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养生秘籍阁

秘籍楼阁 《伤寒论大方图解》下卷021乌头汤

发布日期:2024-12-01 10:31    点击次数:77

【乌头汤】

此《中风历节》篇之主方也。篇首曰“夫风之为病,当半身不遂”,即今日之所谓“瘫痪”也。以下四节脉证详备,皆历言中风之浅深次第,皆此方主之。独是代远年湮,前后失序,并有脱落,择其要而易明者,遵《金鉴》注次第释之。

寸口脉浮而紧,紧则为寒,浮则为虚,寒虚相搏,邪在皮肤。此初中之候,故脉主浮。浮者,邪在外也,即下文“络脉空虚,贼邪不泻”也。泻,去也。此所谓“邪在于络”也。

寸口脉迟而缓,迟则为寒,缓则为虚,营缓则为亡血,卫缓则为中风。此邪气渐深一步,所谓“邪在于经”也。卫气虚,不能拒风,故风易入。营气虚,则血为风传而发瘾疹,陷入心脾,则胸中胀满,而正气益短矣。邪渐盛而正渐虚之候也。

寸口脉沉而弱,沉即主骨,弱即主筋,沉即为肾,弱即为肝。脉变浮为沉,邪已入里,即入腑、入脏之候也。肝主筋,肾主骨,筋骨关节交会之处,气不能到,血不能流,关节滞,则四肢屈伸不灵,故曰“历节”也。凡言“脏”者,指肝肾。凡言“腑”者,指膀胱与胆也。

或左或右,邪气反缓,正气即急。气虚之处,邪即入之,不能拘定左右也。后世指“左为血,右为气”之说太谬矣。正气急者,言正气虚,引邪入内甚急也。故曰“邪气反缓”,甚言虚之为害也。

邪在于络,肌肤不仁。络者,经脉之分派也,由经而分为络,由络而分为孙络,乃达于皮肤,所谓毛孔也。不仁者,搔之不知痛痒也,初起之候,邪在表也。

365站群VIP

邪在于经,即重不胜。经,各脏腑之大筋也。风入则气血不运而无力,不能举持重物也。

邪入于腑,即不识人。考《内经》: 胆病则目锐皆痛,膀胱病则目似脱。故不识人也。

邪入于脏,舌即难言。考《内经》: 肾脉挟舌本,肝脉入颃颡,络于舌本。风入则舌必强直,重者日中风不语,轻者语言謇涩也。观于此则“入脏,主肝肾” 而言更无疑矣。

独足肿大,胫冷。此阳气本虚,风邪乘之,不能达于下,故胫冷足肿。独肿者,或左或右,随其病之偏重也。此寒而兼湿,湿而兼虚,津液水气皆下注于足也。兼证至此,极重之候也。

黄汗出。《金鉴》所谓“湿盛发于中”也,亦兼证也。然病势至此,脾阳已败,风寒水湿齐发,无可为矣。

乌头汤

麻黄 (煮)三两 (准今法三钱) 芍药三两 (准今法三钱)

黄芪三两 (准今法三钱) 甘草二两(准今法二钱)

川乌(切片,用蜜半斤煮留一半,即去乌头) 五枚 (准今法二枚)

站群论坛

上五味,先煮四味,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蜜,更煎之,服七合。不知,尽服。

云说:以上内容为何氏整理《金匮要略》原文而形成条目状排列。何氏指出按疾病的发展先后排列。最初脉浮而紧,这是虚而感受寒邪,邪在皮肤,应属外感所发;其次脉迟而缓,虽然也提示有虚有寒,但情况不同,属风邪伤人体虚寒在里,原文在描述邪气中经的状态,这一阶段病情已经较为重,正气不胜;进而演变为沉而弱,提示虚进一步加重,累及肝肾(筋骨),可能出现难以逆转的肢体瘫痪,原文在此与历节并述,可能在脉象表现上有相通之处,但本质是两个不同的疾病。

乌头汤治疗的是寒湿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,即周身关节不可屈伸运动且疼痛,基本病机在于气血亏虚寒湿随风痹阻于关节。《金匮》本篇讨论了风一类疾病的情况,既包括中风及其后遗症,或游走性或多关节同时发生的关节疼痛不可屈伸,湿热引起的黄汗,还有单个足部的疼痛(类似痛风?)。何氏主评乌头汤,主要是针对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。历节与黄汗有共通之处在于虚人感受湿邪,历节属风寒湿中关节,黄汗属湿蕴肌肤,郁久化热而成。

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》原文:

病历节不可屈伸,疼痛,乌头汤主之。乌头汤方 亦治脚气疼痛,不可屈伸。麻黄  芍药  黄芪各三两  甘草(炙) 川乌五枚(㕮咀,以蜜二升,煎取一升,即出乌头)右五味,㕮咀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蜜煎中,更煎之,服七合。不知,尽服之。

图片

经文虽有简脱,而后世所谓“口眼牵斜”、“左瘫右痪”、“中风不语”等名,已概包举无遗矣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川乌,川中所产之乌头,附子之母也,辛热性雄,走而不守。辛能驱风,热能驱寒,脏腑经络,无所不到,故用为君。麻黄生煮,只去浮沫,功专发汗,若煮过,去原汤再煎,则发汗之力少,功在透骨节,通经络也,故用为臣。二味合力,性雄气猛,则风邪断不能存矣。此药攻病,如兵囟战。危当用人参以保元气,而用黄芪者,盖人参之性,周流运行,用之则同川乌、麻黄行于周身矣,不能坐守宫城也。黄芪守而不走,正可保全中气,如大兵剿寇,鼓声震天之时,必保守城郭以固根本。佐以芍药、甘草者,芍药酸寒,甘草甘缓,一以节制营气,不至汗脱,一以保守阴络,不至血溢也。用蜜煎者,既可化乌头之毒,而又缓其药力,使之搜岩觅穴,无隙不到,一举而清明矣。此治中风初起之法,非治积年旧病也。治旧病、久病之法,亦不外此。久病则邪不在表,骨节经络之中,凝闭更甚,用白花蛇、天仙藤、桑寄生以透之,即此方麻黄之意也。久病必更虚,当人参、芪、术并用,即由黄芪而推之也。治风先治血,当加丹参、当归。久病则骨枯,用虎骨、熊骨、牛髓以润之。久病则筋缩,用牛筋、乳香、羚羊角以舒之。细络久闭,用丝瓜络、当归须以开之。风归于肝,变外风为内风矣,用全蝎、僵蚕以追之。寒入于肾,变为沉寒,桂附并用以温之。风逼痰涌,痰中裹风用半夏、胆南星以利之。内风扰胃,则胃必燥,加玉竹以滋胃阴。寒冲于上,则肺热,加麦冬以清肺火。此近时大造丸方之大略。汗牛充栋之书,惟此方不悖于古,故特表而出之,虽未知出于何人,其深明《金匮》之旨者欤?

总之,此篇为中风证也。历节者,病之始; 半身不遂者,病之成也。经文既以“中风”冠首,故后世皆归中风门内而不深言历节也。《临证指南》《景岳全书》诸法皆备,无不从此法化出,皆可择用。他书之主火、主气者,皆邪说也,切不可信。

云说:历节与中风是两个独立的病,并非初与久之差异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

养生秘诀集

TOP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养生秘籍阁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