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养生秘籍阁

食疗妙方 常按这4个穴位,通血管、降血脂、预防血栓!

发布日期:2024-11-05 15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10

根据《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》的数据,我国成年人的血脂异常率高达35.6%。心血管问题被视为健康的一颗“定时炸弹”,而且这些问题正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,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。现代生活中,久坐不动、加班熬夜、过度吸烟饮酒以及偏爱肥腻和油炸食品等不良习惯,都会对血管健康产生负面影响。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生活方式,就需要开始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了。

图片

当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的浓度过高时,这些物质会在血管壁上沉积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沉积物可能会逐渐形成斑块,甚至导致血管堵塞。如果堵塞发生在心脏,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;如果发生在肝脏,则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形成。当血脂水平升高时,身体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外部症状,例如:

1、头晕和疲倦:早晨起床时感到头脑昏沉,经过早餐后有所缓解,但仍时常感到头晕、头痛,容易忘记事情,且睡眠质量较差。

2、小腿抽筋:腿部经常出现抽筋和刺痛感,即使补充钙质并休息后,症状仍然没有好转,这很可能是由于血脂过高,胆固醇在肌肉组织中聚集,刺激肌肉收缩所导致的。

3、视力模糊:血脂升高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,脂蛋白从毛细血管渗出并侵入黄斑区域,从而对视力造成影响。

因此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定期检查血脂水平,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。

常按这4个穴位,通血管、降血脂、预防血栓!

「百会穴」

面部出现色斑,通常意味着气血在面部供给的通道中发生了淤堵,从而导致气血无法及时输送至面部。气血的不足使得面部无法获得所需的滋养,体内产生的垃圾和毒素也无法通过气血及时排出,最终导致色斑的形成。

要疏通面部的经脉,推荐使用艾灸,尤其是百会穴。百会穴的名字就表明这是一个汇聚多条经脉的重要穴位。尽管实际交汇的经脉数量不至于数百条,但可以看出,头部和面部的大部分经脉在此汇聚。因此,百会穴是疏通头面部经脉的理想选择,有助于消除经脉的淤堵,恢复气血的正常流动。

百会穴位于头顶,艾灸时需注意温度和距离,以免烫伤头发。如果你是新手,可以考虑使用头部耳朵艾灸罐,将其固定在百会穴上。

「百会穴」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的交点处。

「内关穴」

在疏通头面部经脉后,气血的供应与心脏的健康息息相关。正如“心主血脉,其华在面”所示,心脏负责全身的血液循环。心脏的持续跳动使血液不断被泵送到全身,只有这样,身体才能获得充足的气血滋养。如果心脏的泵血能力减弱,气血不足,面部就可能表现为暗淡无光,容易长斑。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
为了促进心脏健康,推荐艾灸内关穴。内关穴属于心包经,心包的作用是保护心脏。通过艾灸刺激内关穴,可以增强心脏的搏动能力,补充心血,具有安神养颜的效果。

有一次,王小三因面色暗黄而去医院检查,结果未发现脏器问题、贫血或肝胆疾病。经过了解,他最近被骗了十七万,心理压力导致情绪低落,心气不畅,进而影响了他的家庭关系。针对他的情况,我们使用了两个穴位:四白穴和内关穴。四白穴主要用于美白肌肤,去除黄气;内关穴则帮助调养心脏,舒缓情绪。通过刺激这两个穴位,可以增强心脏的供血,清除经脉中的淤血,从而改善面部色斑问题。

365站群VIP

「内关穴」位于手腕横纹上2寸,两条大筋之间。

365建站

「血海穴」

上述两个穴位是重点针对面部色斑的解决方案。若要清除经脉中的淤血,避免高血脂或高血压的情况,还需使用血海穴。血海穴被称为“血液的海洋”,它既能活血化瘀,又能生成新鲜血液。当淤血被清除后,血海穴产生的新鲜血液会填充原先的淤堵部位,从而防止再次出现淤血。

对于色斑较重或高血脂的人,可以考虑每周一次在血海穴进行点刺放血,或在局部涂抹蓝色艾草精油,刮痧3分钟后再艾灸血海穴20分钟,这样也能有效活血化瘀。「血海穴」位于屈膝90度时,膝盖内侧端上2寸的位置。

高血脂的形成与淤血有直接关系。可以将血管想象成河流,而淤血则是沉积在河流中的泥沙。当河流流速足够快时,泥沙自然会随血液一同前行;若流速减慢,泥沙则会沉积下来,长期以往会导致河道淤堵,抬高河床。人体内若血管淤血增加,血液流速减缓,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便无法及时代谢和排出,最终附着在血管壁上,导致高血脂的产生。

「丰隆穴」

除了之前提到的三个穴位之外,还需要化解痰湿,以帮助降低高血脂。中医将导致高血脂的血脂称为“痰”,而丰隆穴则是祛湿化痰的重要穴位,能够养胃健脾。

「丰隆穴」位于外踝尖上8寸,距胫骨前缘2横指(中指)的地方。通过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,可以有效排出体内的痰湿,从而逐步恢复正常的血脂水平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

养生秘籍藏

TOP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养生秘籍阁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